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學孩子說話?

0歲~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而其中在1歲半至3歲之間又是孩子嘗試「說話」的行為最為活躍的階段——不管音調是否準確、詞義是否恰當、意圖是否能表達完全,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嘗試著說上幾句。因為是在這樣一個「大膽發言」、「大膽試誤」的階段,孩子們說出來的話有的時候會讓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們會把「小狗狗」說成「小鬥鬥」,把「三」說成「塞」,或者把「快來吃飯」簡化為「來飯」。但有的時候他們的話又令人非常難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嚕咕嚕」說了一大串兒、又重複了好幾遍,大人們卻怎麼也沒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們大多會一方面覺得開心、好笑,另一方面則希望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再快些。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說話,能敏感地捕捉所聽到的語言信息,要想促使他們快一點掌握語言,合適的做法就是要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內多和孩子說話,並且有意識地去教孩子說話,特別是對於那些孩子發不准的音,要反覆不斷地給他們聽,聽得次數多了他們自然就學會了。在近期和孩子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大人學孩子說話有時會比單純教孩子說話更有助於提升孩子對掌握語言的興趣, 進一步來說,促使他們更渴望把話說得清楚。
     有效的做法是:在和孩子一同散步或是遊戲的時候,留意孩子發出的那些無意義的音節,然後照葫蘆畫瓢,模仿孩子的發音,並確保他能聽到你的聲音。
      孩子的無意義發音有短有長,有時聽起來就像《射鵰英雄傳》裡黃蓉用來蒙騙歐陽鋒而胡亂編造的《九陰真經》一樣離譜,比如什麼「偶古乙西啊白耐,休歹木名餓」,而在他旁邊的大人卻一字不差地緊跟著他重複離譜的話,這是一件讓人覺得很滑稽的事兒。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大人沒有「正事」的表現,不抓緊時間好好教孩子學說話,反倒和孩子一起胡言亂語。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發展有三方面的好處。其一,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受到關注。大人對孩子的關注對於幼小孩子的和諧發展來說,價值不比牛奶或維生素低。平日裡父母大多借助照料孩子的生活、滿足他們的需要來表達對他們的關注,並不很在意孩子無意義的語言或行為。這無疑會錯過一些很好的讓孩子感到自己存在價值的機會。其二,讓孩子知道自己所處的狀態。在大膽發言的階段,孩子只管自己無所顧及地說這說那,到底說的是什麼?自己說的話和準確的表達之間相差多少?必須經過大人及時的反饋他們才能去做出判斷。其三,幫助孩子練習他們的聲帶和口腔肌肉。說話和寫字一樣, 是需要有相關部位的小肌肉來配合的,隨意變換音調的無意義語言對於練習口腔肌肉的控制力非常有益。因為聽到大人學自己「說話」而感到好玩兒,孩子會對這種原本枯燥的練習更感興趣。
     跟孩子學說話是一個非常有效而簡便的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辦法。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試試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