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剩女時代:理財三招必備

從理財規劃的角度說,正因為剩女在年齡、家庭結構、家庭成長成熟期等各方面和普通人群有較大的差異,導致她們很容易在下面這些問題上犯錯誤。為此,剩女們還不能「放鬆警惕」,務必得仔細分析自身的特點,掌握更好的理財技巧,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自己收穫旅程更精彩、財務更安全的人生。
  「今年國慶節,媽媽又叫了幾個阿姨到家裡打牌。看到假期裡仍舊不出閨門的我,阿姨們的臉上再次露出驚訝的神情。怎麼放假沒有和男朋友出去玩麼?你難道還沒有對象?
  我知道她們是這麼想的。後來她們也的確是這麼問的。
  作為一名29歲的大齡女青年,我不能指責她們對我的這種態度。
  我的確還沒有結婚對象,甚至還沒有交往的男朋友,但感情的事情,急是沒有用的。我身材相貌都不錯,性格也乖巧,在著名的跨國公關公司工作,雖然忙了一點但收入不錯啊。我也承認一天天過去,我的年紀已經令我步入了『剩女』的行列,看到同學們一個個結婚生子,我心裡難免有些波瀾,但還沒有到慌張的程度。順其自然吧,該來的總會來的;得不到的強求也無用。
  我希望婚姻是雙方兩情相悅的,而不是把自己像麻袋一樣扔到某個男人身上,然後任他背著四處走。」
  —— 「剩女」Lily在其Windows Space上的短文
  剩女?
  是的。這就是我們此次封面話題的主角。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但是,現在25歲、28歲以上的未婚青年,甚至32歲、35歲仍然未結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其中,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整個社會和家庭給予「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壓力更大,甚至給了她們一個群體性稱謂——剩女。
  我們發現,除了身邊的同學、朋友,也有不少的讀者,特別是一些女青年的父母寫信給我們,訴說他們(或其女兒)逐步步入剩女行列的困惑,他們不知道在這樣一種非典型的生活狀態下,是否也要像已經成家立業的人那樣規劃家庭財務。
  哪些人屬於剩女?
  剩女,是的,這個詞聽上去並不是那麼順耳,有些人聽起來還有些貶低的意味。但我們在此先要聲明一點,本刊所稱的剩女,只是一個中性色彩的名詞,不帶有褒獎或貶謫的主觀色彩。
  那麼,到底誰是剩女?
  所謂「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關於剩女的定義可能有許多方法。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也是很多讀者朋友們希望解疑釋惑的,只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分類,那就是生活在城市、大齡(28歲以上)、尚未結婚的職業女性,同時他們不反對婚姻。
  換個角度看,我們所描述和研究的剩女並不單單是被動被婚姻選擇所剩下的那類女性,觀察身邊的女單身,我們似乎更容易稱她們為「3S女人」:Single(單身)、Seventies(前幾年,主要是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單身女性被歸入剩女,但現在也有越來越多1981、82年出生的未婚女性被歸入其中,因為這批人的年紀也超過了28歲)、 Stuck(被卡住了),她們感情雖然暫時荒蕪,但事業或人生已有所收成。
  其實,我們現在常說的剩女,在國外就是叫做「單身女子階層」,她們中的大部分集中在25~35歲之間,由於年紀和受教育程度,這些女人經濟獨立、敢於投資,消費壓力小而且更關注自身,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女性可以不因為經濟壓力而結婚。
  從經濟和社會學角度看剩女
  我們還看到,這些年,剩女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有學者認為,剩女勢力大增,可能跟社會轉型、價值取向改變、人口結構和女性地位提高等多重因素有關。
  有人認為,剩女越來越多,是因為他們在經濟上越來越少地依賴於婚姻和家庭,而開始把婚姻和家庭視為一種責任,如果這樣的生活不能帶給生活實質性幫助,她們更傾向於自己過。而女權主義的風靡也讓社會輿論更支持這種選擇,而不是像若干年前那樣一味的指責女性的獨立。
  同時,現在的剩女都有一定職業經驗和經濟基礎,這也意味著,起碼剩女們在經濟上不是弱勢群體,可以獨立生活。隨著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男性佔據優勢的身體條件也不再是維持經濟相對優勢的保障,相反,生產力過剩和全球服務業的崛起為女性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社會和家長們之所以討論剩女,是和以前對比而來的。如果在農業社會或者改革開放前,女兒不出嫁對家庭來說會是一種恥辱,或至少是加大了家庭生活壓力。而且對於女性而言,也會因為缺乏謀生手段,無法離開父母獨立生活,而受到同胞兄弟的嫌棄——這主要原因是剩女的存在關係到將來家庭財產分配原 則的問題。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哥哥嫂嫂們介意的不是她留在家裡吃住,而是回來分老太太家產的態度。此外,這位熟女還順手搶了年輕的侄女的相親對象。
  而現代剩女,一種是與家人分居兩個城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不必受逼婚之苦,樂得逍遙,一種是獨生子女,無兄弟姐妹之累,大可安心住在父母家。因為社會轉型,中國的家庭結構改變了,以前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們消失了,孩子數量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由於父母對唯一女兒的關注程度會更高,找個好女婿當然也涉及到日後的養老問題,對女兒配偶的挑選苛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剩女們「剩下」的幾率。
  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子女今年應該正好30歲,陰差陽錯趕上了這輪「單身潮」。從人口結構上來說,中國的男女比例在日漸加大,剩女多就意味著剩男更多,不過是剩女大多集中在城市剩男通常在農村。
  而價值觀的轉變和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也使家族成員認為有女剩在家中雖然是問題,但不再涉及恥辱性問題,而且由於這一群體的擴大,家庭成員會自 動把「剩」的期限調長,比如10年前,25歲以上就被稱為人成為大齡女青年,現在這個數字至少向後推了3~5年,現在剩女一般指28~30歲以上的未婚女青年,而且這一指標的推後與當地經濟的發達程度成正比。有趣的是,現在網絡上把25~28歲的小姑娘成為「剩鬥士」,28歲以上的女性被成為「必剩客」,雖然有些調侃,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部分人群現實的心理和生活狀況。
  可以說,現代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城市化把人類從體力勞動中釋放了出來,依靠頭腦生存讓兩性在社會競爭中的差異性縮小,當女性發現獨身的成本和婚姻的成本類似或是更低的時候,她們就可能傾向於選擇單身,越來越多的都市適齡人口選擇暫時或永久單身,這也造成了經濟發達地區的單身女性比例日益增加的現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