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皮鞋與布鞋

郁達夫(1895-1945),現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郁達夫一生著述宏富,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最為著稱,影響廣泛。著有短篇篇小說集《沉論》。
    在郁達夫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從此,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了母親的肩上。小郁達夫很有天分,讀書成績很好,母親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家裡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小郁達夫13歲那年,考進了縣立高小,而且由於入學後勤奮苦讀,成績十分優秀。為此,他受到了知縣的嘉獎,並且跳級升班,一舉成為小小富陽城中的知名人物。在榮譽和讚揚之中,郁達夫逐漸產生了虛榮心,並開始在穿著打扮上講究起來。第二學年開學了,郁達夫囁嚅著跟母親說:娘,我想買一雙皮鞋。因為學校發了黑色的制服,很多同學都配上一雙閃亮的皮鞋,神氣極了。他總是穿著一雙布鞋,顯得非常土。然而,他卻忘記了自己的母親為此要付出多少勞動。母親沒有說什麼,第二天,為了滿足兒子這在一般家庭中並不算過分的要求,她走家串戶,想盡了辦法,還是籌不夠錢。無奈,只得想到賒欠。她帶著兒子走了一家又一家鞋店,都沒有賒成。每進一家商店,掌櫃的起先都是笑臉相迎,客客氣氣地把一雙雙皮鞋拿出來給郁達夫試穿,當他們一聽到希望賒欠時,立刻白眼相對,收起皮鞋,不再理睬了,有的甚至還要說幾句刺耳的話。他們走了一上午,到最後一家商店被拒絕賒欠之後,母親的眼眶浸滿了淚水。這時,郁達夫看著母親花白的頭髮,粗糙的雙手,覺得很慚愧。他拉著母親,無言以對,低下頭,默默地跟著母親回家了。雖然這樣,回到家,郁達夫的眼前仍浮現著買鞋的情境。不一會兒,他聽到有人下樓來,他抬起頭一看,愣住了,只見母親手裡拿著一包衣服。原來,母親是要去當鋪把這些衣服當了,再去買回兒子日思夜想的皮鞋。眼前的一切,使郁達夫非常難過,他內疚、後悔,恨自己不懂事,讓母親如此為難。看著母親,郁達夫深深地理解了母親的心,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淚水,一下子投進母親的懷抱。他緊緊抱著母親,哭著說:娘,你別去了,我不要皮鞋了!母親站在那裡,也禁不住落下辛酸的眼淚。
    買皮鞋的風波很快過去了。但它對少年郁達夫的觸動很大。郁達夫不僅體會到了母親的艱辛,也體驗到社會上存在著貧富懸殊的不平等現象。他暗下決心,發憤苦讀,為窮苦人爭氣。1910年冬,郁達夫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當時著名的杭州府中學。後來,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成為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
    俗語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貧出孝子,但貧窮並非是天生和美好的品質聯繫在一起的。像郁達夫的母親這樣任勞任怨、辛勤操持,而又無私地愛著孩子的父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許許多多的貧寒子弟,使得他們勤奮學習,葆有善良淳樸的各種美好品質。郁達夫的母親不但感動了兒子,使他懂得真正值得追求的應該是什麼,也使許多沒有身受貧窮之苦的人感動,在充裕的物質條件下,我們難道反而不能給予兒女無私的愛了嗎?許多家庭條件優裕的孩子反而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放學後寧願在街頭逛蕩也不願意回家。泡網吧、遊戲廳、電影院,有些孩子難免就此走上了歧途,當青少年吸毒、犯罪現象日漸嚴重的時候,該反思的除了學校和社會,更首當其衝的,應該是生養他們的父母啊!
返回列表